《我的一天》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一天》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一天》是一个科学活动——认识时间,活动之后我作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活动我们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选取,活动准备充分,层次清楚。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了看整点、半点。在本活动的导入部分,我所选的音乐《小闹钟》富有感染力且贴近活动内容,把孩子立刻吸引了过来,接下来的提问又把幼儿的思路引发到钟表上,很自然的就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充分的学具让幼儿很轻松的认识了时针、分针。又通过演示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了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
二、缺失之处
1、问题缺少变幻性
在活动中,我都采用了拨好时间点然后提问幼儿:“这时几点?”幼儿的积极是蛮高的,但我发现这样的形式在幼儿操作的环节中碰到了困难,有的幼儿只知道几点但不知道在钟上怎么拨。在课后我想了想如果在课堂中先采取我的方法提问幼儿“这是几点钟?”等幼儿掌握后,再以另一种形式提问:“那8点钟应该怎么拨呢?分针、时针走到那个数字上呢?”这样变换形式相信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2、教师的高控制
本活动的重点在于认识整点及半点,认识半点是活动的难点。在备课时,我认为整点和半点是一样的,认识了整点,半点理所应当也是很容易的。而真正在活动中我才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对于整点,孩子们能很快地理解、学会,但到了学习半点的环节,好多幼儿都搞不清了,这时怎么回事呢?活动后我思考了,我认为还是我自身的问题,作为一个新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不够,教学经验也不足,活动大多都是在我的高控制下进行的,因为有时会觉得自己不说,孩子会不会说不出?会不会不顺着我的思路回答?当孩子说出奇思怪想时,我应该怎么去应答,所以总是忍不住说出问题的答案?在半点这个环节中,总结下来,没有让幼儿去探索,而只是我一味的讲,这个效果是远远小于幼儿自己探索获得的。仔细想想,如果我能给点时间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一下,讨论一下,效果一定会大大不同的吧!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对幼儿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幼教事业还没有深悟的理解,教学经验乏乏,这些都意味着我还要深入地学习、领会,从书本中去学习、从有经验的老教师那去取经,相信教师之路我会越走越顺!
本堂课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活动准备充分,层次清楚。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了看整点。
本堂课的开始部分我以听音乐唱《小闹钟》歌曲,引出主题,我提问:“刚才唱的是谁呀?”小朋友都能说出是小闹钟。随后我通过念绕口令让幼儿了解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本堂课的第二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通过让幼儿说说《我的一天》,说说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猜猜看那些事情是在几点钟做的,为下面的活动:幼儿在钟面上拨出钟点做铺垫。但是我在引导他们说出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时,讲得过于细致、所以占掉的时间比预设的多了几分钟,因此,把最后一个环节:幼儿练习(活动材料第二册第9页)改为了延伸活动。
从整堂课来看,幼儿的学习兴趣很浓,尤其是在游戏《小闹钟》时,他们能根据我拨出的时间用肢体做出相应的生活情景。
孩子们在这堂课的出色表现,比我预想的要胜出一筹。
《我的幸运一天》是一个充满趣味性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小猪误闯了狐狸家,小猪在危险时刻,沉着冷静,运用自己的智慧“狐”口脱险,使贪婪的狐狸幸运的一天变成了小猪幸运的一天。这对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也能沉着冷静对待,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也十分符合本月的主题“自我保护”。同时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符合《纲要》中“服务于幼儿生活”的精神实质。
在开展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法、启发提问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首先给他幼儿看了小猪和狐狸的图片,请幼儿猜一猜他们会发生什么事?来引起幼儿兴趣的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自主的想象、讲述自己的猜测。在整个活动中我利用启发提问、图片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发言,讲述自己的猜想以及产生这种猜想的原因,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性和孩子们的主体性。在活动中我还请男生和女生分别扮演小猪和狐狸,让他们学一学小猪和狐狸的对话,从而体验故事的转折和趣味性。
在完整的欣赏故事后,我请小朋友讨论并说一说“,听了这个故事,你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怎么做?”孩子们能够围绕故事进行谈话,简单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以及原因。几个语言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孩子还能够举例子讲一讲遇到危险不要怕,要冷静地开动脑筋积极解决问题。
在本次活动中唯一不足的'是我没有使用ppt,而是直接用了语言书上的插图利用投影的方式展现出来,画面不时特别好看,没有ppt那么生动,这是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个细节。
《我的幸运一天》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和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作品。文中角色明显,语言有多次的反复,情节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使幼儿在不断地猜测中深深地被作品所吸引。
我这节课的活动目标是:
1、通过师生共读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
2、体验故事情节突然发生转变的趣味性,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3、感知故事中小猪如何使危险变成幸运的机智,知道在生活中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不害怕、不紧张、开动脑筋,想出对策。通过这个活动,我基本上完成了我的目标。
在引题的环节,我先让幼儿认识和理解“幸运”,把这节课的中心知识点提上来先解决掉,我觉得这样较好,个别幼儿能讲出来,但这样同时也引导了全体幼儿一起来理解,这样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就更容易了。我在观察封面时,出示小猪和狐狸体型大小的对比图,幼儿很容易接受这种形式带来的信息,这也为之后故事发展的转折做了铺垫。
当第一次提问“小猪碰到狐狸,会不会被狐狸吃掉?”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回答“会”,但是经过两次小猪都想出办法救自己后,第三次当我问到“小猪洗干净和吃饱后,是会被狐狸吃掉呢?还是想出办法救自己?”时,几乎所有的幼儿都会说不会被吃掉,会想出办法救自己。这时的幼儿都能明白这是一只聪明的小猪了。我也已经成功的把幼儿的情感转变过来了。
在观察小猪回家的图片时,幼儿都能根据小猪的表情判断小猪的心情,这时我让幼儿体验小猪高兴的心情,同时把那句“这真是我最幸运的一天”用高兴的心情喊出来,这更强化了幼儿的情绪的体验,同时也再次强调了主题,让幼儿感受到幸运可以是属于弱者的。听到幼儿发自内心的声音,我感觉到孩子们真的在用心感受小猪的情绪。
在讨论“如果你遇到危险,你会怎么做?”这个话题时,有个别幼儿的思维还没有脱离故事情节,还是围绕小猪的办法在转,经过我的引导,终于把思维拉到了现实生活中,并能讲出各种办法,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没有,所以有些办法都是不符实际的。但我并没有否定,而是加以引导。
总体来说,已经完成了目标,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在下次活动中继续完善。
朋友们,你是怎么理解“幸运”这两个字的?在你的心中,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狐狸吗?那小猪呢?
有时我也一直在想,如何将绘本上好?如何很好地挖掘出绘本的价值?那么如何很好地在活动中体现出价值以及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呢?这次的活动给我的感触还是非常多的。
1. 选材的重要性
《我的幸运一天》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儿童文学,情节跌宕起伏。这个文学首先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小猪一般给人的感觉都是很笨拙的,而狐狸这一角色给人的第一印象则是奸诈、狡猾,翻开封面的第一页,孩子们几乎一致觉得在这个故事中,幸运的一天属于狐狸;而当大家都觉得是这样的时候,故事的情节却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转变,在选材上是非常吸引人的,让人看了以后很想继续看下去、猜下去、讲下去、演下去……
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这个故事幽默、诙谐这一特点,将活动将重点定为:通过观察、模仿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动作、揣摩角色的心理变化,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那么教师是如何体现这一目标的呢?
2. 设计的多样性
在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幼儿则处于主体地位,让幼儿边阅读边思考边大胆表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贴合孩子的兴趣。阅读——理解——讲述——表演。整个过程环节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同时也提高了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体验到了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在狐狸第二次准备吃掉小猪的时候,故事中的小猪提出了自己要先按个摩这样肉才会软软的、香香的,教师问“你有没有按摩过,现在帮你旁边的小朋友试试”,这样一个环节的设计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相互之间的交往能力,这个活动能从多个方面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3.结合活动特点进行师幼互动
故事的内容诙谐有趣,人物特征鲜明,比较适合表演,教师通过谈话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人物特点,同时为后来的表演、模仿做准备,在看看、说说、做做种充分体现了师幼互动这一特点。如当小猪知道自己走错了门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体验到小猪那种害怕、惊恐的心情,教师通过表演、模仿、对比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真实地体验到小猪的心情等等。
这个活动给自己很大的启发,一直以来自己都觉得绘本只是看看、说说就可以了,但是通过这个活动我了解到绘本原来还可以演一演、学一学,甚至在《艾玛捉迷藏》中,教师还可以挖掘绘本这一特点来画一画,看来,只要做个有心人,一样的活动必定会有出人意外的特别。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