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个人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个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3、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具准备:
小黑板学生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吧。
2、指名若干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听得出来,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导语:
前两天,就让同学们预习了本次习作要求,大家都作了相应的准备。下面就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说话有趣吗?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练习说。
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一)、师相机点拨。
a)导语:把我们喜欢或崇拜的人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和满足的事情啊!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
b)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二)、生列提纲,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四、布置作业
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表达写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
外貌描写要形象
事例描写要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仔细阅读自己的“写我最感兴趣的一个人”一文,看是否体现了本次习作的主题。
2、继续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3、在与同学的交流修改习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仔细阅读自己的“写我最感兴趣的一个人”一文,看是否体现了本次习作的主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小黑板优秀习作和不成功的习作各准备一篇
教学过程:
一、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1、自主修改。
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2、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二、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1、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2、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三、布置作业,完成习作
自己再次修改习作,抄在本子上。
板书设计:
表达——写我最感兴趣的一个人
个人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重点体会音乐中所蕴涵的感情,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从而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
教学重点:
1.体会诗中的音乐描写。
2.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如何引领学生感知诗中音乐与人生之间的情感纽带?
教学设想:
1.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
2.让学生朗读体会,讨论理解;
3.播放琵琶曲,渲染气氛,加深学生对琵琶音乐的理解;
4.联系全篇深入挖掘诗人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的原由。
5.大胆地从音乐描写段落切入,并把音乐描写作为研读主体。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展示PPT)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打柴樵夫,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共同演绎了高山流水的知音传奇;一千多年后的唐朝,一个秋风萧瑟的夜晚,浔阳江畔,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到浔阳城的白居易,在送别好友时,偶遇了一位身世凄苦的长安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共同写就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悠悠的江水、清冷的月光铭记了他们。让我们走进《琵琶行》,与白居易一起聆听。(板书课题、作者、音乐,竖写)一、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引入。(2分钟)
二、初步感知:
1.本堂课我们重点鉴赏《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在此之前,先请同学们听一段琵琶曲。(播放琵琶曲)
你能用语言把这段音乐描绘给没有听过的人吗?(请学生们回答)
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不可言传),可是诗人白居易就用文字将他所听到的琵琶音乐描述了出来,而且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到这段文字仍然如同亲耳听到了琵琶女的演奏,广为传播,吟诵不绝。(PPT)
让我们齐声朗读这段描写琵琶音乐的经典文字。
2.七嘴八舌:你比较喜欢这段音乐描写中的哪些句子?试与旁边的同学交流你读后的联想与感受。
二、初步感知:
1.你能用语言把这段音乐描绘给没有听过的人吗?
(听音乐1分钟,过渡1分钟)
(朗读1分钟)
……此处隐藏23557个字……>3、根据讨论分析归纳: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课件四)4、完整的欣赏作品:(课件五)
音乐对于德彪西就象绘画对于莫奈(印象派画家)、诗歌对于魏尔伦(象征主义诗人)一样,首先是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因此,德彪西的《大海》绝不是单纯的描景音乐。他要捕捉的是诡异的光线和颜色,无常的海面与波涛,水的律动、光的闪烁、影的虚幻、风的空灵,这一切都来自他的体验,大海究竟给他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一一都从他笔下的音乐中流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彪西海的世界。
(1)要求学生边听边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展示学生的文字描述或绘画。(记录各小组代表发言情况,作为学生模块结束时的评价依据。)
六、总结:
(用德彪西的一段话)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总之,印象主义的音乐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更新的东西。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飘浮,都是印象派音乐明显的标志。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七、教学后记
德彪西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是一部很难驾驭的教材。这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也因为我们过去对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然而,作为近现代的一个重要音乐流派,特别是这一流派对当代音乐又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再不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它,将会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多么巨大的遗憾?因此、即或是再难驾驭的音乐作品,我们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认识、去理解。
在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去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比较容易的。而类似《大海》这样的作品却困难得多了。因为它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并不像常见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把握。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具体到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的风格去认识、理解其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这几乎反而更容易些。这份教案的设计正是从这里切入进去的。
在教学方法上,其一,突出的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在这里,用德彪西的音乐《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与莫奈的画《印象·日出》做比较。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从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找出共同的特征。这就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聆听。仅《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这段音乐就在一节课中聆听了三次。初听时,学生对作品得到一个粗浅的、不完整的印象;复听时,学生对乐曲的某些片断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对各音乐表现手段在整体欣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抓住瞬间感受;再次复听时,要求学生较为精细地、全面地感知、体验《大海》,进而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总之,这样设计本课的教案是比较实际,也比较容易收到实效的。
个人教学设计15【教材分析】
习作《我敬佩的一个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单元的内容,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运用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方法,体现人物执着追求的精神,还要求学生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本节课把学习第七组课文中人物执着专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作为教学目标。学会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难点则是抓住细节描写,注意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刻画,把事例写具体。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2、学习运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3、能根据写作的要求进行修改和评议。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细节描写,注意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刻画,把事例写具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的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学习了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大家帮我夸了我敬佩的刘老师,从刘老师身上,我们也想到了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可是光说不练假把式,让我们拿起笔,把他写下来。(出示写作要求)你可以写刘老师,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人。
【设计意图】简要回顾口语交际课中所学到的知识,明确这节课的目标。
二、动笔练习写片断 15分钟(放轻音乐)
【设计意图】写作实践,把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抓住细节描写,注意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刻画,把事例写具体
三、评改:
1、自评
写完之后请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同桌互评
把你的文章读给同桌听一听,请他为你改一改
生1读文,生2帮忙修改
生2读文,生1帮忙修改
3、两人展示;
①互读作文,说自己的评改意见
生1:请同桌帮我评一评
生2:口头评作文
师:具体应该怎么改,你能帮帮他吗?
②生:请大家来帮我评一评吧!
生:谢谢你!
【设计意图】学生写、学生读文、学生评,在口语交际和习作过程中,把权力交回学生,学生的地位得到体现。师生、生生、师班互动充分,学生的互评形式多样。
四、同学们,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现在,让我们把作文粘贴成一排,互相阅读,互相进行思想交流吧。
师:思想不停、交流不止,同学们课间还可以继续阅读交流。时间关系,请大家坐回原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互相欣赏习作,让快乐的情绪继续下去。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文章。
五、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师:我们学习了怎样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的方法。俗话说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今天你写的是“我敬佩的一个人”,相信以后你也能成为令别人敬佩的人。同学们,努力吧!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要点,让知识在课外得到延伸。
六、板书设计:
动作 语言
我敬 佩的一个人 神态
心理
具体事例 精神品质
【设计意图】此板书,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本次习作题目是“我敬佩的人”而且是“一个”人。写作的过程中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写人的过程中,用上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
文档为doc格式